摘要:【陈香旧事】一把手和家畜王的爱情‖老家许昌文‖陈世杰每天早上吃过饭,爹把碗筷往木案板上一丢,就自觉地走向院子,在漆皮斑驳的破铁盆子里,用半滚的水或者喝剩下的玉米糊糊搅糠拌食儿喂鸡鸭,这成了爹多年养成的习惯。自诩“家禽王”的爹,很熟练地用根...
【陈香旧事】
一把手和家畜王的爱情‖老家许昌
文‖陈世杰
每天早上吃过饭,爹把碗筷往木案板上一丢,就自觉地走向院子,在漆皮斑驳的破铁盆子里,用半滚的水或者喝剩下的玉米糊糊搅糠拌食儿喂鸡鸭,这成了爹多年养成的习惯。
自诩“家禽王”的爹,很熟练地用根小木棒在破盆沿儿上“咣咣咣”敲一串刺耳的声响,早已形成条件反射的几十只鸡鸭就从院子的四面八方不约而同地飞奔过来,一时“咕咕”、“嘎嘎”的叫声不绝于耳,鸡鸭争先恐后的抢食场景蔚为壮观。
鸡鸭你冲我挤乱得不可开交,爹抽身去喂猪圈里两只饿得“嗷嗷嗷”直叫的猪,糠食刚入食槽,那两头四处张望的猪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到食槽边,“啪啪嗒嗒”、“哼哼唧唧”边吃边拱不亦乐乎。
家里那条小黄狗也不甘寂寞,它一个劲儿地撒欢儿,时而冲入鸡鸭群捣乱,爹一训斥它,它便摇着尾巴识相地贴着爹的裤子脚亲昵。此时,妈在蓝砖、泥土与粗木棍混合砌成的低矮的“灶火”(城里人叫“厨房”)里一丝不苟地刷锅洗碗筷,收拾灶台、擦木案板、扫地……屋里一尘不染。妈整理“灶火”时,会时不时透过木质小窗看着外面爹瘦削忙碌的背影,脸上绽放着灿烂的花。
拾掇完毕,妈解下自己缝制的布条花围裙,换上旧衣服,笑着跟爹简单打个招呼,就去村外的地里薅草,爹会在鸡鸭饱餐之后用大扫帚打扫院子,完后跑进棚圈清扫兔笼。
那时,我家所在的县里为发展经济,大张旗鼓动员家家户户养长毛兔致富,我清楚地记得当时县里自称是“中国长毛兔第一县”(当然也未必是),大街小巷、房前屋后的墙上都用漆刷上了矩形的白底,写上了方正的蓝字,那有关致富发财的宣传标语比比皆是,撩拨得人热血沸腾!
也许是响应号召,也许是因为发财之梦无可抗拒的诱惑,众多家庭毫不迟疑积极行动,辛勤的爹妈也不甘落后,在我家院子东南角落里建了一个木头和薄膜混搭的简易棚圈,里面砌了两排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组成的蜂窝式兔笼,约有两米高。每个小兔笼的门都是爹用钳子一下一下镊成的铁丝门,结实耐用,透气性好,也便于兔子吃食饮水。最多的时候,我家里养了四十多只长毛兔。鸡、鸭、猪、兔这些可爱的家禽家畜,曾一度成为我家经济来源的主渠道之一。
除了刮风下雨,妈几乎天天着荆篮去田间地头薅草,妈心情愉快,出门的时候总是哼唱着豫剧,那几段脍炙人口的腔句,我的耳朵都听出茧子来了,她却乐此不疲百哼不厌。田地离家不远,光足水美,地沃草肥,妈干活也干脆麻利,往往用不了一个时辰,脸上沁汗的妈就挎着一大篮子草喜悦而归。
快走到家门口时,妈会很清脆地叫一声爹的名字,爹“嗨”一声响亮地回应,小跑出去,先接了草篮子放到干净的地方,再拿湿毛巾帮妈擦汗,之后搬个小木椅让妈歇着,转身端一碗早已准备好的凉开水递到妈手里。爹满面春风,妈怡然自得。
爹把草一把一把抓出来放在木垫板上,用锋利的砍刀剁成一截一截装入布袋里。如果我周末或放假在家,爹会叫我帮他撑着布袋口。那时听到这“梆梆梆”刺耳的剁草声,闻着略带腥味的草香,看到鸡鸭被吓得东奔西跑,时而展翅从我的裤子边惊慌掠过,我的心里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烦躁,现在想起当时妈的样子安详而陶醉,瞅爹的目光柔情似水,我才明白,也许这声音正是爹妈最质朴的挚爱乐章。
草剁完了,爹叫我去学习,他提起布袋奔进棚圈喂兔,妈则起身拿把小条帚清扫迸溅的草沫子和剩下的草根,清理完毕后,她也迈进棚圈,和爹一起喂兔。
隔几天要剪一次兔毛,爹的两只大手坚实有力,他抓住兔子的四条腿,瞪着红眼的长毛兔躺在木桌上虽然大口喘气但表现非常乖巧老实,妈剪得又快又好。
有一次,妈也学爹试着抓兔子,谁知那个家伙像喝了兴奋剂连蹦带跳,竟一下子从妈的手中挣脱逃之夭夭,害得爹在院子里上窜下跳,转了几个来回才捉住它。妈红了脸说:“看看,兔子也欺软怕硬哩,还得你来管它,你真是名副其实的‘家畜王’!”
那次我刚好在家,听见爹随口回了一句:“哪里呀,不过是我的手劲儿大罢了,‘家畜王’再厉害,还能大过家里的‘一把手’?”话刚落音,妈便嚷道:“废话不少,抓好兔子吧!”我抬头一看,妈红通通的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幸福……
以上场景,发生在30多年前的一个初夏,每每想起爹妈松萝共倚,我便心暖如酥。如今,发丝染霜的爹妈依然心心相印形影不离,唯一不同的是,家里早已不再养长毛兔、猪和鸭了,只宠物似地养了两只鸡和一条狗,所以爹“家禽王”、“家畜王”的美称基本不复存在,而妈在家“一把手”的地位依然坚挺!
【作者简介】陈世杰,只是歌者,只是文者,只是过去的记录者,只是现在的表述者,只是梦想的耕耘者。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本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